重庆送子鸟医院
重庆治疗不孕不育医院

出现流产的迹象及有哪几种类型,关于预防流产和流产后保健护理

文章来源:重庆送子鸟医院 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5-07

出现流产的迹象及有哪几种类型,关于预防流产和流产后保健护理,哺乳期的妈妈注意做好避孕措施

流产的主要表现是孕妈妈在停经后出现阴道出血和腹痛;孕12周前发生流产通常先出现阴道出血,而后出现下腹疼痛;孕12周后至孕28周前的流产过程,与早产相似,一般先出现下腹阵发性疼痛,后出现阴道出血,通常阴道出血不多。故怀孕后如出现下腹痛或阴道.出血,则表明有流产迹象,应随时到医院就诊,防治阴道大出血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。流产并不是都一样的,但所有流产发生的过程都相同,流产过程包括先兆流产、稽留流产、难免流产等过程。一般来说,妊娠28周内,若无痛性阴道流血,胎儿存活且健康,妊娠可以继续,称之为“先兆流产”:若胎儿死亡,但仍存留在子宫内未排除需手术取出者,称之为“稽留流产”;“难免流产”指腹痛,阴道流血,宫口开大,胎儿自子宫排出者;若子宫内尚存有小块胎盘或血凝块,称之为“不全流产”。

为了防止流产,要尽可能早些时候确认妊娠这一事实,以便采取适当措施,这是第一位的,从确认自己已经怀孕时起,就要停止过于激烈的运动,努力保持安静,过有规律的生活。同时精神上的安静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确诊怀孕后,孕妈妈就应避免上下取放重物、长期站着工作、下腹用力的工作和频繁上下楼梯,千万注意不要碰撞腹部。喜欢吸烟、喝酒的女性,应立即禁忌烟酒,以免刺激胚胎,造成流产。预防感冒、腹泻之类的疾病发生。这些疾病会造成流产或者宝宝畸形。生活要有规律,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避免过劳,劳能伤身,对宝宝不利。还要增加营养,保证身体健康。流产是指妊娠未满22周,宝宝流出子宫。有时宝宝在子宫里就死亡,也有活着出来的。即使活着出来,也不可能存活。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初期,以妊娠16周以内发生者为多,约占流产数的75%。虽然流产不如分娩那样对身体影响大,但毕竟对身体也有影响,因此,也要注意保健。加强营养:流产也会失血,再加上怀孕早期阶段的妊娠反应,所以流产后的女性一般身体都会变得比较虚弱,有人还会出现贫血。因此,增加营养是非常必要的,比如多吃些蔬菜、水果、瘦肉、鱼、蛋、鸡肉、乳品、海产品、大豆制品等。注意个人卫生:流产时,子宫颈口开放至完全闭合需要一定时间。故流产后,要特别注意讲究个人卫生,保持阴部清洁,内裤要常洗常换,半个月内不可盆浴。流产后1个月内子宫尚未完全恢复,要严禁过性生活,以防感染。休息好,防止过劳:流产后必须卧床休息2周,不可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,以防引起子宫脱垂。保持心情愉快,不必忧虑和烦恼。不可急于再次怀孕:流产后子宫内膜需要4~5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正常。在此期间再怀孕对宝宝生长和以后生产都有不利影响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年轻妇女产后很短时间又怀孕了,这是因为有些入认为产后给孩子喂奶就不会受孕,也有人认为产后没有月经,可以不避孕,其结果往往造成产后短期内又再次受孕。由于产后时间短,子宫尚未恢复,尤其是剖宫产的妇女,子宫上的伤口愈合还不牢固,难以再次接受妊娠的重担,给人工流产造成很大的困难。这不仅给妇女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,而且给哺乳和抚育婴儿带来很大的不便。哺乳的妇女,由于体内某些内分泌的变化抑制了卵巢的排卵,常常表现为闭经,不再受孕。但是,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,科学家们发现只有半数不到的妇女卵巢功能在哺乳期完全受到抑制,闭经可以持续至断奶;还有半数左右的妇女虽然哺乳,但在产后3~8个月卵巢就开始恢复功能,而且是先排卵后来月经,以致有些妇女已经怀孕了还不知道,俗称“暗怀”。不哺乳的妇女,卵巢功能在产后几乎立即恢复,甚至在产后6~8周就有规则月经,这就提醒年轻的妈妈一定要重视产后避孕、哺乳期避孕。产后何时开始避孕呢?一般来说,产后42天内要禁房事,42天恶露干净之后,只要行房事就应避孕。哺乳期的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,因为用药会影响乳汁分泌,减少奶量。可以选用避孕套,放置宫内节育器(上环)是很可靠的避孕方法。以往产后3个月可以去医院放置,目前提倡顺产产后42天放置节育器,因为此时妇女处于休息、营养较好的状态,子宫已恢复到原来的形状,宫口也较松,容易放置宫内节育器。剖宫产的产妇应于产后6个月上环。产妇可以利用产后42天到医院检查的机会,顺便做上环术,以便安全、愉快地度过哺乳阶段,更好地集中精力抚育好自己的宝宝。

温馨提示:文章"出现流产的迹象及有哪几种类型,关于预防流产和流产后保健护理"的阐述只是大概,建议你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在线沟通,通过人工在线解答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,帮助你尽早解决疾病困扰。

联系电话:023-67601313 在线解答 预约挂号

医院简介About us

重庆不孕不育医院

重庆送子鸟医院是一所具有生殖健康与不孕不育专业资质的医院。座落于重庆繁华主城区——江北黄泥磅,坚持“以医疗质量为基础、以医疗安全为前提...[详细]